本網(記者報道)國家對檢測線的檢測軟件安全性、可靠性,每年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進行評審。為了適應國家標準,成保公司目前在軟件與硬件上加大人力投入與資源配比,不斷吸收培養機械自動化、電氣自動化以及軟件設計專業的優秀人才,為成保的技術升級做準備。
作為機械制造領域的品牌企業,成保對機械設計制造、軟件和電氣類人員都有嚴格的要求。為促進企業人才培養與發展,成保公司與陜西理工大學、成都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為公司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成保有專門的開發中心,主要負責軟件設計調試、電氣設計和機械設計,這一塊一直是成保的核心技術。為了保持持續的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我們不斷從高校選拔機械自動化、電氣自動化以及軟件設計專業的優秀人才,來充實我們的中堅力量,讓我們隨時保持競爭的活力。
作為以技術為王的成保公司,從公司總經理高建國開始,到技術總監宋新民,一直堅持以技術領銜產品開發。2016年7月被成都市經信委認定為成都市企業技術中心。從技術方面,高建國成為成保公司的一面專業大旗,他長期擔任機動車運行安檢設備標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汽車維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并帶領成保公司擔任了交通行業標委會、計量標委會兩個標委會委員職務,這些年針對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努力發展機電、軟件一體化。
原來的檢測站是手工作業,然后是儀表化操作,有了計算機之后,實現自動化操作,現在最新的是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根據這些功能架構了一個平臺,實現用戶需要的各種功能,讓軟件附加值提高,讓用戶使用感受更高,管理方便。成保廠從原來的一個機械設備為主體的公司發展為機電、軟件一體化。近年來我們在軟件與硬件上加大人力投入與資源配比。
年輕人的培養更是承先啟后。1997年進入成保公司的王國如畢業于武漢水運。那時成保公司操作系統剛上線,由于他對自動化管理有濃厚的興趣,通過校園招聘進入成保公司。他現在都還清楚的記得剛進公司的時候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24塊錢。但是,他覺得工作是無比的幸福與快樂,因為從宋總到他的直接上級,都是行業專家,更愿意帶領他進入技術的樂園,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很榮幸,也學會了很多軟件方面的知識。公司的氛圍好,遇到問題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團結一致解決問題,在一種非常強烈技術氛圍里,他得到了一種價值的認同和人生的豐富。現在的他,已經是成保公司軟件方面的能手了。
這樣的故事真的不少,陜西理工大學機械專業畢業的張翔同樣也是通過校園招聘會于16年6月進入成保公司。作為一名陜西人,之所有能到成保,是因為有一名他們的知名校友高建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進入成保后,他接到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動車外廓尺寸檢測系統的設計。工作后他發現學校里學的和實際生產的有很大的區別。設計過程并不順利,在成保公司技術總監宋新民手把手的指導下,改了六次設計圖后,終于完成了。對于動車外廓尺寸檢測系統的設計的完成并申請專利到投入量產,他充滿了自豪感。現在的他仍然不斷的投入新產品研發中。作為一名僅僅工作2年就能獲得專利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成果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一個技術團隊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更是成保公司對于年輕的技術人員培養的戰略所為。對于在目前的工作,他也比較滿意,并且規劃未來將考取工程師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