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今年是四川禾嘉集團創建40周年,40載春秋里裝滿了禾嘉人與集團休戚相關的創業史、奮斗史、發展史……穿越這段歷史,往事如煙,歷歷在目,從今年春天開始,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派出記者團隊,對禾嘉四十年發展其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并在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相關媒體上進行了系列報道,其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反饋和良好的社會影響。為此,禾嘉集團官網編輯部從本周起將連載封面新聞這組系列報道,供大家學習與分享。
讓我們通過這組系列報道,沿著四川禾嘉集團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創業歷程中那些影響深遠的軌跡,重溫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夢想成真的成長故事,傳遞創始人跨越時空的不斷探索、百戰歸來,仍愿以一生去叩問企業家精神的使命與責任。
本周推出【禾嘉集團系列報道連載】(9)
用20年圓滿的并購之路: “中國球王”在禾嘉煥發新生
技術突破 西氣東輸管線用上飛球產品
就在夏朝嘉躊躇滿志地準備著改造四川飛球集團時,西氣東輸管線建設正式啟動了。然而,在管線建設中必需的大口徑管線球閥這一設備,此時中國卻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制造,僅有的六家來投標的企業都是外企,價格也都非常高。
在此情況下,作為中國老牌球閥制造廠,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收到了一份來自國家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指示文件,要求企業對大口徑管線球閥制造攻關。
攻關任務更加堅定了夏朝嘉改造的決心。他開始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造政策。一方面,加速對飛球進行技術改造,另一方面全面介入與美國GE新比隆公司的談判,為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引進意大利全焊接管線球閥技術。
意大利全焊接管線球閥技術是世界上最 先進的一種長輸管線閥門。為了這套技術,四川飛球集團花費了巨資。進行技術攻關。
最終,8個月后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成功生產出了中國首臺40吋、600磅級鍛鋼全焊接球閥,被專家譽為“是中國閥門行業的里程碑”。 得知這一消息的夏朝嘉喜極而泣。這意味著禾嘉對飛球四年嘔心瀝血的投入歷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西氣東輸”產品成功發運
2002年9月,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參與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競標, 并順利入圍。最終入選的七家企業中 , 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是唯 一一家國內企業 , 其余均是國際該行業制造的“頂 尖高手”。
由于四川飛球集團的存在,整個西氣東輸的主管道的工程造價,整整降低了1/3。在西氣東輸重大技術裝備競標中,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外匯。
得益于攻關成功,四川飛球集團精心生產的全焊接管線球閥,也成功應用于“西氣東輸淮武支線”、“川氣東送”、“西二線”等國家重點工程,打破了該領域由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成為“以國代進”的典范。
“中國球王”神話繼續 打造中國最 大球閥生產基地
市委副秘書長賴平培土
為了進一步發展,四川飛球集團即將整體遷址到板倉工業園區。
高新區在建中的新廠
全新的廠房、優越的交通條件、優美的環境...... 四川飛球集團將在此與自貢市共建閥門開發基地,將這里打造為中國最 大球閥生產基地。用了整整20年,夏朝嘉終于讓自己的首次并購之路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