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今年是四川禾嘉集團創建40周年,40載春秋里裝滿了禾嘉人與集團休戚相關的創業史、奮斗史、發展史……穿越這段歷史,往事如煙,歷歷在目,從今年春天開始,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派出記者團隊,對禾嘉四十年發展其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并在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相關媒體上進行了系列報道,其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反饋和良好的社會影響。為此,禾嘉集團官網編輯部從本周起將連載封面新聞這組系列報道,供大家學習與分享。
讓我們通過這組系列報道,沿著四川禾嘉集團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創業歷程中那些影響深遠的軌跡,重溫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夢想成真的成長故事,傳遞創始人跨越時空的不斷探索、百戰歸來,仍愿以一生去叩問企業家精神的使命與責任。
本周推出【禾嘉集團系列報道連載】(7)
四十年再出發:從“禾嘉制造”到“禾嘉智造”
高點:
來自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裂變式增長
今天,禾嘉集團已經成為一個集汽車零部件解決方案提供商、汽車檢測設備制造及檢測站運營商,大口徑全鋼全焊球閥制造、家居建材商城、高科技農業、食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等產業于一體的多元化實業集團。
1993年,禾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7年,成為全國率先上市的私營企業之一。贏得了資本運作的新天地,夏朝嘉開始了一連串新的戰略布局。
1998年,禾嘉集團毅然決然地出資收購四川飛球集團,開始涉足重大裝備制造業。幾年后,又先后收購成都成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等。
如此大刀闊斧的連續收購,在當時也引來諸多爭議,同行皆認為夏朝嘉“虧大了”。而他卻說:“我看中的并不是這個企業能不能馬上賺錢,而是它的品牌價值,它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展前景。”
事實證明,一切都在夏朝嘉的運籌帷幄之中。
2002年,禾嘉控股的四川飛球集團成功引進美國GE新比隆公司技術,研制生產出國內首臺全焊式鍛鋼球閥,成為參加西氣東輸主干線競標的唯一一家國內企業。
成都成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從收購時十年虧損,到收購后一年就扭虧為盈。2003年,公司引進、研制汽車尾氣工況法,并參與制定國家標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標準至今行業沿用中。
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為整個亞太地區第一家擁有組合式凸輪軸生產技術并批量生產的中資企業,其生產的凸輪軸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
追隨著改革的氣候,禾嘉集團逐步從已經站穩了腳跟的印刷業態拓展到更廣闊的更長遠的產業跨越,從而實現了禾嘉集團的一次歷史性飛躍。
向前:
春華秋實四十載,無限風光在未來
禾嘉以敢為天下先的勇與謀,為自己的企業書寫了一段“跨越”的歷史。
如今,70歲的夏朝嘉從容淡定,但在他的腦中仍然有無數的想法在翻騰著,也未曾想過要停下探索的腳步。
他告訴記者,禾嘉40年的發展,分為兩次創業。第一次創業,在他看來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平凡與樸實,是對自己、對企業、對社會有個交代而已。五年前,團隊提出清空放下、整頓發展,再出發進行第二次創業,實現從“禾嘉制造”到“禾嘉智造”的轉型升級。
夏朝嘉認為,在新的時代下,人要轉變舊思維,做終身學習者。企業在發展理念上站位要高,要能夠看到未來發展,更要抓住每次機遇,不打無準備的仗。
對于前進路上可能遇到的失敗,夏朝嘉認為,企業在不斷探索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失敗。“我們可能有100次失敗了,也還有第101次可能是成功的。但如果不做,就不可能成功。”
但他坦言,自己時而也會感到困惑。這么多年來,員工始終無條件信任自己,而他一個人也維系著整個企業的命運。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這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享受吧。現在還不算成功,還有很多想法要去實現,還不想停下來。”
那怎么樣才算是成功?
他也回答得很實在:“員工與企業是命運共同體。如果我的身邊能出現更多的千萬、億萬富翁,禾嘉的第二次創業就算是成功了。”
禾嘉集團將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挑戰,邁向新征程,團結一致,不負時代。